本文探讨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侧门防撞梁选用的重要性与优势,汽车制造商采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等轻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减轻车身重量,提升车辆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能。文章还分析先进成型、连接与装配技术在轻量化材料应用中的作用,并列举国内外车企成功案例。展望未来,轻量化材料将向多元化、智能化发展,制造工艺更精细高效,在汽车制造中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轻量化材料;汽车侧门防撞梁;安全性能
[1]彭宇珑,董晓传,姜淑巍,等.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防撞梁研究现状[J/OL].机电工程技术,1-6[2024-11-10].
[2]康元春,徐辉,刘俊峰.车门材料及结构轻量化研究[J].机械设计,2024,41(2):111-115.
[3]康元春,刘智勇,刘俊峰.铝/碳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轻量化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23(4):76-80+50.
[4]高善平,王忠达.新能源汽车前防撞梁的抗撞性及轻量化设计[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6):99-101.
[5]陈祖兴,王运辉,程一明,等.基于正面碰撞前防撞梁的DOE轻量化设计[J].机械工程师,2022,(9):88-92.
[6]汪永嘉,董红顺,张代胜,等.保险杠前防撞梁材料-结构一体化轻量化设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2,36(7):86-93.
[7]陈静,崔晓凡,郑晋军,等.基于加点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碳纤维防撞梁优化设计[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9(8):21-28.
[8]陈红辉.试论汽车前防撞梁低速碰撞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J].时代汽车,2021,(24):134-135.
[9]邓利军,王书贤,杨芳庆.汽车前防撞梁的耐撞性与轻量化优化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21(8):64-69.
[10]陈士伟,于志新.防撞梁耐撞性及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9):43-46.
[11]任明伟,洪治国,周玉敬,等.复合材料防撞梁低速碰撞优化设计[J].复合材料学报,2022,39(2):854-862.
[12]路洪洲,赵岩,冯毅,等.铌微合金化热成形钢的最新进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1(4):23-32.
[13]段宏强,韩志勇,王斌.2000M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开发与性能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1(4):33-39.
[14]曹广祥,芦强强,宋起峰,等.基于1800MPa级热成形钢的车门防撞梁轻量化设计分析[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1(4):40-43.
[15]王雪梅,薛振国,刘一扬.基于碰撞安全性汽车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21,(4):244-247.
[16]蒋荣超,张涛,孙海霞,等.基于熵权TOPSIS法的CFRP防撞梁轻量化研究[J].汽车工程,2021,43(3):421-428.
[17]王万泉,孙跃东,周萍.基于侧面碰撞安全性的汽车车门轻量化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21,59(1):139-143.
[18]肖金涛,张帅,徐锐良,等.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与铝合金吸能盒低速碰撞轻量化设计优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3):25-32+3-4.
[19]曹广祥,常悦彤,程效,等.1800MPa级冷轧热成形钢的应用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0(12):1-4.
[20]夏建华,张建明.镁合金汽车防撞梁设计及工艺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0,45(16):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