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论坛
身体观念在西方教育史中的嬗变及其效应
Author
宝日格
Abstract

身体观念本身在西方哲学史、西方教育史中占据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柏拉图将身体视为灵魂的牢笼,经过经院哲学以及笛卡儿式身心观的不断继承与发展,离身化的知识观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权威。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为教育活动中的身体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其哲学基础主要为现象学与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现象学通过对身体知觉的细致描述与分析,重新将身体抬回其原有的高度,将身体与心灵统一。杜威也明确地批判了笛卡儿式的身心二元论,强调身体的重要地位,将身体与心智重新结合起来。通过梳理身体在西方教育史中的观念变迁,能够厘清身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人工智能时代,规避教育领域中离身化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Key Word

身体;具身;现象学

Reference

[1]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36(4):104-114.

[2]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4]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杨文登.心灵如何被感知:从松果体到镜像神经元[J].心理学探新,2012,32(1):8-12.

[6]郑旭东,王美倩.从离身走向具身:创造学习的新文化[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4):46-52.

[7]刘志斌,高申春.从心智进化到心智生成——瓦雷拉的心智生成观及其对具身认知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15,35(6):488-492.

[8]LAKOFFG,JOHNSONM.PhilosophyintheFlesh:theembodiedmindanditschallengetowesternthought[M].NewYork:BasicBooks,1999.

[9]丹·扎哈维.胡塞尔现象学[M].李忠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10]丹·扎哈维.现象学入门[M].康维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3.

[11]马德浩,季浏.体育的身体之维:基于梅洛·庞蒂哲学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4):76-79+94.

[12]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4]汪堂家.多重经验中的身体——试论身体对于杜威哲学的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9.

[15]宋岭.杜威哲学中的具身化思想及其教育意蕴[J].教育学报,2022,18(1):33-43.

[16]叶浩生.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15(13):3-6.

[17]宋岭.具身德育研究的兴起、议题与未来路向[J].教育科学,2022,38(4):15-21.

[18]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0.0629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