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论坛
人工智能赋能涉海类高校研究生管理
作者
李明;张恒;秦海波;金芙蓉;汤建
摘要

在国家海洋战略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双重驱动下,涉海类高校研究生教育亟需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解决课程设置与科研选题脱节、就业指导与产业需求错位、思想政治教育与海洋特色融合不足等问题。本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涵盖教学、科研、就业与蓝色思政培养的综合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方面,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推荐技术实现个性化课程制定与动态学习追踪,提升课程与学生发展目标的契合度;在科研管理方面,采用知识图谱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精准匹配课题与科研资源,通过科研能力智能分析推动科研过程数据化、可视化与可持续优化;在就业管理方面,基于多维学生画像与岗位—技能本体构建,实现岗位精准匹配与实习过程监控;在蓝色思政培养方面,依托案例库与沉浸式仿真技术,将海洋家国精神与海洋生态保护理念深度融入培养体系,推动价值认同与科研实践。研究表明,该模式有效打通“课程—课题—岗位—价值”的多维通道,提升管理效率与人才培养质量,还强化涉海类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海洋特色与战略支撑力。未来,可在更多涉海院校推广应用,与海洋监测、智能航运、深海工程等行业深度融合,构建开放、智能、可持续的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生态体系。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工智能赋能;涉海类高校;个性化培养

参考

[1]汪维富,毛美娟,余慧,等.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科研新范式:发轫逻辑、变革路径与实践进路[J].电化教育研究,2025,46(6):21-28.

[2]杜毅.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华章,2025(3):48-50.

[3]张颖.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3):96-99+124.

[4]高雪梅,于旭蓉,殷旭旺.需求—问题—路径:涉海类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优化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9):15-22.

[5]张宜振.涉海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2024(12):64-65.

[6]郑万敏,刘明海.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N].云南日报,2025-06-02(004).

[7]姜琳婧,金爱兵,巩丽.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管理路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5,11(8):128-131.

[8]蔡三发,高霞,姚昊.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4(11):3-9+67.

[9]旷爱萍,杨丽艳,张博洋.“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4(30):93-96.

[10]佟林杰,牟倩.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定位、潜在风险与规范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5,43(7):11-17.

[11]李琴,卢虎胜.智能化发展背景下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5,11(9):29-32.

[12]谭相端,张妞妞,马小盼,等.人工智能背景下研究生药物分子设计课程“五维一体”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25(12):118-123.

[13]李娅娜,马云龙,许建鑫,等.基于“知识图谱-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驱动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以“CAD/CAE系统及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12):102-106.

[14]闫勇刚,张登攀,代军.产教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5(9):138-139+145.

[15]李惠通,王闪闪,邓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研究生教学备课中的应用探索[J].高教学刊,2025,11(14):17-20.


0.0650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