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论坛
中国科幻文学的本土化与世界化——基于威尔斯科幻作品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
作者
王双
摘要

本文以威尔斯科幻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为切入点,探讨中国科幻文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与世界化进程。文章首先梳理了威尔斯作品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的传播脉络,揭示其在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所承担的思想功能与文学价值。随后分析了威尔斯作品对中国科幻创作的深刻影响,包括科学幻想与社会批判的结合、叙事母题与模式的借鉴,以及对中国文学批评与研究体系的推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在接受西方范式的同时实现本土化转化,并在进入21世纪后借助刘慈欣、韩松等作家的崛起迈向世界化舞台。研究指出,中国科幻文学在继承威尔斯遗产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以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议题的独特表达,实现了“借鉴—创造—输出”的循环模式。本文认为,威尔斯的影响不仅塑造了中国科幻的起点,更为其未来在全球文学格局中获得更大话语权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威尔斯;中国科幻文学;本土化;世界化;跨文化传播

参考

[1]吴澳归.威尔斯早期科幻作品中的教育思想研究[J].今古文创,2025(8):29-32.

[2]吴攸.“中国想象”走出去——中国科幻文学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与传播[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35(2):87-97.

[3]陈若谷.中国科幻文学的审美经验和美学价值[J].中国文学批评,2024(4):106-113+189.

[4]徐文君.中国科幻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以刘慈欣《三体》为例[J].新楚文化,2024(20):65-68.

[5]褚珊珊,马兵.21世纪中国科幻文学中的家宅想象[J].东岳论丛,2024,45(2):28-32.

[6]陈仲伟.Python情感分析视阈下中国科幻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以《三体》系列英日译本为例[J].科技传播,2023,15(24):50-56.

[7]徐健,教鹤然,康春华.科幻,何以成为“文学破圈”浪潮中的“排头兵”?[N].文艺报,2023-12-18(001).

[8]宋明炜,汪晓慧.在“世界”中的中国科幻小说——科幻作为一种全球文类,及其成为世界文学的可能与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22(2):81-100.

0.0619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