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文化适应理论为核心理论,结合贵州省Q州红十字会案例,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红十字会运行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大社会,小政府”治理模式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空间,而源于西方的红十字会在少数民族地区需经历文化适应。研究发现,Q州红十字会面临文化障碍致项目推进难,存在文化差异致宣传认知不足、志愿者“双重角色“的适配性问题。根据此打造本土项目品牌、构建“文旅+”传播体系等化解路径,从而推动红十字会实现“外部嵌入”到“本土扎根”,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道事业发展。
文化适应;红十字会;本土化;贵州;“文旅+”
[1]H·DouglasBrown.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UK)Limited,London.1987.
[2]BerryJW,PoortingaYH,BreugelmansSM,etal.Cross-CulturalPsychology:Cross-CulturalPsychology[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
[3]刘博彦.少数民族地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4]顾悦.水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与乡村振兴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20.
[5]牛慧丽.我国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6]张冰怡,杨力超.社会组织参与少数民族村落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探索[J].社会治理,2023(4):64-73.
[7]周丽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D].南京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