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进程中,非遗拼布文化传承面临核心技艺流失、传统美学失衡及现代化冲突等挑战,本研究以同德社区非遗拼布文化传承项目为切入点,系统探讨社会工作介入非遗文化传承的价值与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社会工作所具有的文化敏感性、资源链接能力与赋权理念,在非遗拼布文化传承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社会工作通过多元主体协同的资源网络、专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以及强调社区居民参与等优化路径,有效激活非遗拼布文化传承的内生动力。总之,社会工作介入不仅实现了非遗拼布技艺的活态保护与文化内涵的创新表达,还促进了社区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与理论参考。
社会工作;非遗文化;手工拼布;文化传承
[1]费娜,刘治国.社会工作介入非遗手工造纸技术的传承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25,44(5):148-151+168.
[2]李航东,赵垠婷.拼布工艺的现代创新及其传承研究[J].西部皮革,2025,47(7):132-134.
[3]吴珂,刘乃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大布江拼布绣为例[J].湖南包装,2020,35(1):36-39.
[4]王钰,佴彩霞.社会工作助力民族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文化敏感性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J].农业与技术,2022,42(7):150-152.
[5]何萍,陶玉流,吴相雷,等.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体育教师工作重塑的机理阐释与实现机制[J].体育学刊,2024,31(5):122-130.
[6]何云超.非遗保护视角下闽东畲绣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与社会工作介入[J].辽宁丝绸,2025(2):117-119.
[7]李佩欣,苏于阳,王凯欣.参与式发展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东莞市石龙镇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5(10):70-73.
[8]王书雅.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区文化营造的路径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
[9]李明.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推进民俗文化与乡村文旅产业协同发展[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5(4):11-15.
[10]王金颖.乡村振兴视角下社会工作服务赋能乡村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电子商务评论,2025,14(5):2900-2906.
[11]施雨.社会工作理念助力传统文化进社区[J].国际公关,2025(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