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论坛
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以抗战中的红歌为载体
作者
胡柏钒;罗珊珊;黄大智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来说意义极为重大,它为教育实践作出了指引,而且对行动实施提出了要求,高校是不同民族学生交流互动的关键地方,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本文把抗战时期创作、传唱甚广的红歌作为切入点,从历史价值、民族精神内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三方面去分析这些歌曲,结合新时代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为高校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抗战;红色歌曲

参考

[1]戴雨泽.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课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2):151-153.

[2]孙丽君.新形式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和挑战[J].现代交际,2015(4):151.

[3]朱尉,周文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文化传播路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1-11.

[4]王海燕,陈艳.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构建逻辑与路径探究[J].大众文艺,2024(2):226-228.

[5]杨娟莉.新时代甘肃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3.

[6]丁楠.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J].当代家庭教育,2020(5):35.

[7]李哲.红歌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1.

[8]丁邦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南疆高校实践工作机制研究[J].喀什大学学报,2024,45(4):33-39.

0.0719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