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论坛
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
作者
吕华;张紫丹
摘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亟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赋能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心理、领导及结构三维度赋能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三条实现路径:一是强化心理赋能,激发职业发展内驱力;二是深化高校领导赋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政府政策结构赋能,促进就业与经济全面进步。这些路径旨在系统性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国家人才培养事业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心理赋能;领导赋能;结构赋能

参考

[1]刘译阳,边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9(9):32-37.

[2]王洪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核心内涵[J].江苏高教,2021(11):21-27.

[3]李玲玲,许洋.靠个人还是靠学校——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培育机制再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23):20-27.

[4]徐本川,刘周,蒋玲玲.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探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17):55-60.

[5]CONGERJA,KANUNGORN.TheEmpowermentProcess:IntegratingTheoryandPractice[J/OL].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8(3).

[6]陈金海,欧阳胜权.心理育人赋能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优化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2):49-54.


0.065032s